戊戌年 丁巳月 乙卯日
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,
自古以来,
颜色——这个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物
不仅代表了本身的基本色彩,
同时也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。
它不仅承载着
汉民族自古以来传统的社会物质文化,
而且还积淀了更加深层次的民族精神文化。
它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,是丰富的。
今天让我们先来了解红色
本期内容可全是干货哦
粉红
粉红即浅红色,为红与白混合而成的颜色。
别称有妃色、杨妃色、湘妃色、妃红色。
宋,苏轼《戏作鮰鱼一绝》
“粉红石首仍无骨,雪白河豚不药人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八九回
“ 宝玉 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出来。”
妃色
妃色,即妃红色、粉红色。
也有女色之意。
《汉书·贾谊传》
“及太子少长,知妃色,则入於学。”
颜师古注:“妃色,妃匹之色。”
“今使人无私臧,亦无家室,
其为财产妃色而生争者固少息矣。”
桃红,后妃便服
桃红
桃花的颜色,比粉色略鲜润的颜色。
引申有两种意思:
一是形容女子面容姣好,似桃花红色美;
二是形容男女情爱,多指不正当的男女感情。
海棠红
海棠红
淡紫红色,较桃红色深一些,
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。
是海棠在秋季开花时,呈现的颜色。
石榴红
石榴红
是石榴花的颜色,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。
银红
银红
是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,
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,
尤指有光泽的浅红。
大红
大红,道光朝后妃便服
大红
即正红色,三原色中的红,
传统的中国红,又称为绛色。
亦有大功之意,丧服名。
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
“已下,服大红十五日,小红十四日。”
裴駰集解引服虔曰:“当言大功、小功布也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五回
“ 莺儿道:‘汗巾子是什么颜色?’
寳玉道:‘大红的。’”
茹志鹃《如愿》
“[ 何大妈 ]伸手在枕头下面,
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。”
绯红
绯红
艳丽的深红。鲜红、通红、深红色,
是红带蓝的色彩,但一般当红色形容居多。
传统上,这也是血液的颜色。
韩愈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诗
“又寄百尺彩,绯红相盛衰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三回
“万雪斋听了,脸就绯红。”
在自然世界认为命名的动植物
也多采用本身颜色命名。
鲁迅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
“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,
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。”
胭脂
胭脂
泛指鲜艳的红色,
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。
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,
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。
亦是国画中暗红色的颜料。
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、焉支或燕支,
关于胭脂的起源,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
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。
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,
匈奴贵族妇女常以“阏氏”(胭脂)装饰脸面。
朱红
朱红
朱砂的颜色,
介于红色和橙色之间,比大红色活泼。
一种不透明的朱砂而制成的颜色,
从上古已使用,作搽粉的胭脂。
但颜料成份是汞硫化物,
像所有水银化合物般,都是含毒性的。
由于朱红色在古代是正色,皇帝御批用朱红,
皇家建筑也以朱红色装饰宫墙,
官宦或者富硕人家往往将大门涂成朱红色。
“朱门酒肉臭,路由冻死骨”就是这么由来的。
在汉代阴阳五行中,朱红色象征朱雀,指南方。
宋,苏轼《与滕达道书》之八
“许为置朱红累子,不知曾令作否?”
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八
“落日被白云上下遮住,竟是朱红的颜色。”
彤
彤,赤色。
《书·文侯之命》彤弓一。
《诗·小雅·彤弓传》彤弓,朱弓也。
《玉篇》赤色。
《诗·邶风》贻我彤管。
《左传·定九年》静女之三章取彤管焉。
《注》彤管,赤管笔,女史记事规诲之所执。
《疏》必用赤者,示其以赤心正人也。
茜色
茜色
茜草果实及根的颜色,一种暗红色,
是带紫色成分的红色。也是国画中的颜色。
火红
火红
火焰的红色,赤色。
宋,梅尧臣《和江邻几避暑》
“郁气若甑炊,初阳如火红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
“红的火红,白的雪白,青的靛青,绿的碧绿。”
赫赤
赫赤
深红、火红。泛指赤色、火红色。
嫣红
嫣红
鲜艳,艳丽的红色。
刘半农 《一个小农家的暮》诗
“灶门里嫣红的火光,闪着她嫣红的脸。”
朱道南《在大革命的洪流中·红四师奔向海陆丰》
“这时雨早停了,天空燃烧着一片嫣红的晚霞。”
洋红
洋红,清宫后妃便服,祝寿期间服饰
洋红,介于红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。
炎
炎,引申为红色。
参见“炎波”、“炎萼”。
赤
赤
本义为火的颜色,即红色,但比朱色稍暗。
赤,南方色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赤者,火色也。——《书·洪范·五行传》
其色赤。——《素问·风论》。
注:“赤者,心色也。”
赤刀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。
郑注:“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。”
色赤椒好。——《齐民要术·种椒》
困于赤绂。——《易·困卦》。
郑注:“朱深曰赤。”
日上,正赤如丹。——姚鼐《登泰山记 》。
绛紫
绛紫
暗紫中略带红的颜色,
也形容女子性情的坚韧和倔强。亦作酱紫。
绾(wǎn)
绾
绛色,浅绛色。
绾,恶也,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
。
注曰:“谓绛色之恶者也。”
枣红
枣红
深红色,但比朱红要淡些,略带黑色。
枣红色是深红色的一种,它热烈而又庄重。
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关公脸就是枣红色,
所以枣红色又象征着忠诚。
檀
檀,浅红色,浅绛色。
殷虹
殷红
深红,红中带黑。发黑的红色。
血流殷地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唐,杜甫《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》
“内府殷红玛瑙盘,婕妤传诏才人索。”
唐,元稹《莺莺诗》
“殷红浅碧旧衣裳,取次梳头暗澹妆。”
叶圣陶《多收了三五斗》
“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,
又加上酒力,个个难看不过,
像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。
酡(tuó)红
酡红
一般用来指代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,
泛指脸红。
钱钟书 《围城》一
“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,
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。”
《十月》1981年第4期
“两桶水满满地,
压上她那瘦小的肩膀和纤弱的腰肢上,
使得她满脸酡红,气喘吁吁。”
酡颜
酡颜
饮酒脸红的样子,亦泛指脸红。
唐,白居易《与诸客空腹饮》诗
“促膝才飞白,酡颜已渥丹。”
唐元稹 《酬乐天劝醉》诗
“酡颜返童貌,安用成丹砂?”
苏曼殊《东居杂诗》之十三
“酡颜欲语娇无力,云髻新簪白玉花。”
桃
创始人
陈梦姣,青年书法家。
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。
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及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导师工作室成员 。
中国书协会员。
创立艺术空间“桃风羽涵”、儿童美育品牌“小手墨迹”。
了解更多故事
扫以下二维码咨询